首页

恋黑冰美脚视频

时间:2025-05-28 03:13:32 作者:重庆亮出国资国企改革“成绩单” 前四月营收同比增4.3% 浏览量:68887

  中新网北京2月23日电 (记者 陈杭)23日,来自约旦、奥地利、泰国、巴西等66个国家的驻华外交官和亚洲开发银行、欧盟等国际组织的代表及家属近200人走进北京门头沟,参加元宵游园会、了解非遗文化、观看文艺演出、品尝特色美食、体验中外融合的生活氛围。

  当天,“外交官看中国一感知北京门头沟诗情画意元宵节”暨“一区一品”驻华使节深度体验北京活动在北京门头沟举行。

23日,“外交官看中国一感知北京门头沟诗情画意元宵节”暨“一区一品”驻华使节深度体验北京活动在北京门头沟举行。主办方供图

  该活动由北京外交人员服务局、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、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主办,门头沟区人民政府承办,国际在线、京投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协办。

  活动现场,北京市门头沟区委书记喻华锋和约旦驻华大使胡萨姆·侯赛尼共同“鸣锣开市”,宣布元宵游园会正式拉开帷幕。

23日,“外交官看中国一感知北京门头沟诗情画意元宵节”暨“一区一品”驻华使节深度体验北京活动在北京门头沟举行。主办方供图

  游园会上,古香古色的展位布置、国潮风格的灯笼帷幔、琳琅满目的各色商品、诱人的美食小吃,让人回溯古代集市的繁华盛景。外交官们手拿活动专属“护照册”,开启门头沟集章打卡之旅。

23日,“外交官看中国一感知北京门头沟诗情画意元宵节”暨“一区一品”驻华使节深度体验北京活动在北京门头沟举行。主办方供图

  在剪纸、京绣、葫芦雕刻等非遗文化摊位前,外交官们流连忘返,久久驻足,感受“中国范儿”的传统年味。“京西物语”摊位前人头攒动,使团成员们被“长城砖”“琉璃兽”等文创产品的魅力所吸引。特色小吃摊位上,元宵、糖葫芦等美食成为了集市上的抢手货。

  “我喜欢活动中的这些中国美食,我去过中国很多城市,但最喜欢的是中国人民,因为他们热情、开朗、勤劳。”古巴驻华大使白诗德说。

23日,“外交官看中国一感知北京门头沟诗情画意元宵节”暨“一区一品”驻华使节深度体验北京活动在北京门头沟举行。主办方供图

  活动现场,巡游表演人员身着古代华服,手持非遗鱼灯在街上穿梭“游弋”,再现了古诗词中“凤箫声动,玉壶光转,一夜鱼龙舞”的绝美风韵。不少外交官与家属上演“汉服秀”,在穿上汉服后兴奋地合影留念。

23日,“外交官看中国一感知北京门头沟诗情画意元宵节”暨“一区一品”驻华使节深度体验北京活动在北京门头沟举行。主办方供图

  去年以来,北京外交人员服务局、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、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策划发起“外交官看中国”“一区一品”“驻华使节感知北京”等对外文化交流品牌活动,邀请驻华外交官到北京各区深度参访体验。

23日,“外交官看中国一感知北京门头沟诗情画意元宵节”暨“一区一品”驻华使节深度体验北京活动在北京门头沟举行。主办方供图

  克罗地亚驻华大使达里欧·米海林代表驻华外交官在当天的启动仪式上表示,感谢北京外交人员服务局等单位邀请外交官和家人来门头沟庆元宵。本次活动为驻华外交官们提供了一个机会,让他们能够沉浸在合家欢乐的节日氛围中。传递文化、增进交流是外交官们义不容辞的责任。很高兴能够在北京门头沟与大家共庆中国新春佳节,祝愿中国朋友们春节愉快,也预祝大家元宵节快乐。

  据悉,此次门头沟区活动是龙年首场活动,接下来,还将带领驻华外交官走进北京其他区,组织开展系列文化交流体验活动,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,对外讲好新时代首都发展故事。(完)

【编辑:李太源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大湾区文化遗产论坛在澳门开幕

数字孪生技术在多个场景应用。“基于数字孪生平台支撑多项业务应用,实现预报、预警、预演、预案功能,是数字孪生小浪底平台建设的主要目标。”王振凡说,“在枢纽防洪调度、调水调沙等水库高水位或水位快速下降期间,可利用数字孪生平台滚动推演未来3天运行情况,有效提升工程运行管理决策的科学性。”

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造就支撑教育强国的高素质教师队伍

近日,应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民事部门邀请,由中国第22批赴黎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开办的汉语培训班,在黎巴嫩南部库雷拉中学正式开课。此次汉语班主要包含基础汉语口语、汉字书写、了解中国文化等内容。开班仪式上,维和官兵还为学生赠送中文教材及学习用品。

国家卫健委:我国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

不久,广东省研究制定了大学生村官的培训、流动机制,广州市组织搭建起了婚恋交友平台……“没想到总书记关心得这么细。青年人的梦想、工作、生活,他都装在心上。”冼润霞说。

中国首个分布式光伏建设领域安全规程发布实施

谋划到位,实干到底——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辩证法①

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、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,按照《十七条协议》的规定,进藏部队和干部紧密团结西藏各族人民群众,通过开办学校、促进教育、建立团体、举办活动、加强宣传等方式,积极推进各种文化事业。从1951年3月创办昌都小学,到1956年9月成立拉萨中学,再到1958年9月建成西藏公学,西藏现代教育从无到有,逐步发展。截至1957年,西藏全区有公办小学98所,在校生6360人;公办中学1所,在校生700人。与此同时,新西藏的文化事业也全面起步。1953年10月1日,拉萨有线广播站正式成立。1956年4月22日,《西藏日报》藏、汉两种文版创刊……民智已开,大众觉醒,改革成为西藏广大民众最迫切的愿望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